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时间:2022-06-06 14:34:42 中秋节 我要投稿

关于中秋节的活动方案范文

  篇一:中秋节

关于中秋节的活动方案范文

  一、教学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与中秋节有关的知识。学会实践活动的操作方法,学习制作活动方案并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观察、调查的情况。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走向社会,感受生活,培养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观察、调查研究、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交流合作、探索创新等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活动体会中秋节的快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活动准备:

  1、设计活动方案。

  2、分组、分工(分组:六组)。

  3、制作课件。

  4、安排调查研究活动用具等。

  三、教学活动重点: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实践活动中新生课题的解决。

  3、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4、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四、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确立主题,制定方案

  (一)启发提问,明确目标

  1、启发提问:

  (1)秋天的节日有哪些?

  (2)一年之中哪些月份属秋天?

  (3)口头描述秋天的景色与特点。

  (4)讨论区:如何理解“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2、明确目标: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叫《中秋节》。(板书)

  (二)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和查找资料,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自主选题,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参考课题:

  (1)中秋节的来历;

  (2)金秋诗词欣赏;

  (3)中秋节风俗调查;

  (4)中秋美食;

  (5)中秋佳果;

  (6)月饼的变迁;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中秋节》的活动方案吧!

  (三)制定方案,布置任务

  1、分六组(把观察目标接近的分为一组)安排活动地点,确立分课题,活动目标,活动方法。

  小组名:....组 ;

  小组分工:小组长:...;

  小组成员:...... ;

  探究课题:中秋佳果 ;

  探究活动方案:...和...先查找中秋佳果的资料,...和...再带中秋佳果回来,...把雕水果工具带来大家一起雕刻水果图案,...把带来的照相机找出水果雕刻,...来记录过程,最后用找出来的相片剪贴报展示成果;

  2、活动步骤:观察,参观,收集资料,记录;

  3、口头整理:你看到了什么?收集到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第二阶段] 走出课堂,搜集、调查、积累、整理信息资料,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2、指导教师配合这次活动,指导学生观察、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3、主要活动安排:

  (1)为家里设计一个中秋赏月的活动方案,或从外观、色香味角度设计一种月饼。

  (2)小实践:制作一个中秋花灯。

  (3)电脑作画:电脑制作一幅关于秋月的美丽图画,并打印出来贴在下面的画框里。主题:月到中秋分外明。景物要求:月色、山水、楼阁和人物。

  (4)秋游登高: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望远,写下你的感想。

  (5)赏花灯:以小组为单位或在家长陪同下,逛一次花灯游园会。记得搜集花灯的款式和灯谜哟。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总结反思

  一、小组交流:

  在这次亲身实践活动中,你们什么收获?

  请你们把找到的“中秋节”的材料和组长、组员们商量一下,你们准备与其他小组交流哪些内容?

  二、小组汇报:

  你们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吗?

  1、成果展示展示你所在小组拍摄、制作的图片、灯笼作品。

  2、赛诗会与故事会:朗诵小组搜集的有关秋天的诗词,看谁搜集得最多,谁朗诵得最好。

  3、集体评议(互相评价),表扬鼓励。

  三、活动感受:

  谈谈你的体会,让大家分享你的成功和自豪。说说中秋节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活动反思: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有哪些收获和不足?(生发言)

  篇二:《月圆中秋情》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五年级便选择了“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当地一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和习俗,决定以“走进传统节日”为载体,用最亲近生活的地方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弘扬民族文化。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主动了解中秋节的热情,促使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通过对中秋节有关资料的搜集,继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4、为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三、活动计划

  1、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做好活动方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制定小组计划,确定人员分工

  3、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其相关资料。

  4、在将近中秋节那天跟大家一起带月饼、尝月饼、并拍照留念。

  5、写一篇过中秋节的日记。

  四、活动重难点:

  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新问题、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思考方法,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积极完成小组分配到的任务。

  五、活动实施步骤

  (一)确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1、提出问题

  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节日气氛的季节。再过一些时间,一个中国的传统佳节就要到了。大家知道是什么

  节吗?——对了,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将与亲人团聚一堂,吃月饼、赏明月、叙亲情、享欢乐。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围绕这个节日人们都用哪些方式庆祝呢?对这个富有浓浓人情味的节日,你喜欢吗?(喜欢)但你们对中秋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面对“中秋”这个词,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

  (1)我想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2)我想知道这一天每个人都要吃月饼吗?

  (3)我想知道为什么中秋要吃月饼?

  (4)我想知道一些关于中秋的传说、故事等。”

  (5)我想知道现在有多少种月饼?他们的价钱怎么样?哪一种最好 吃?”

  (6)我想知道月饼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我还想自己动手做一做。”

  (7)我们家乡的中秋有哪些活动,哪些习俗?

  (8)中秋只是汉族的节日吗?别的民族过中秋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确定主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①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先将问题归纳汇总,再对某一个或某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分成小组,民主选出组长。 ② 组长负责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讨论活动方案。

  ③ 班内交流活动方案。

  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组制定了活动方案。

  (设计意图:活动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组人员的分工均由学生自己来讨论决定,而不是由教师来代替,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性,防止活动的盲目性。)

  (二)自主实践,汇报交流

  1、组长组织,自主实践

  由于学校资源的限制,不能在课上亲自带领学生去实践,所以,只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小组自己组织活动,并要求每个学生跟家长讲解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在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老师利用课上时间,根据小组分工,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各小组班内交流,汇报本组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做法,取得的成绩;活动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不能解决等。通过汇报,同学之间互相出主意想办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而是引导启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意识和能力)

  3、小组讨论汇报下一步活动的打算

  (1)探究“中秋的来历和传说”小组:我们想按照同学们交给我们的方法,到书店继续查阅“关于中秋的故事”。我们还打算办一期中秋的小报??

  (2)探究“月饼的种类和制作”小组:我们还打算再去一次绿色超市,到那首先对阿姨有礼貌,完成任务;还打算,在李丽妈妈的帮助下去更城食品厂参观,因为李丽妈妈在更城食品厂工作;回来还打算自己学着做月饼??

  (3)各小组兴致勃勃地汇报着下一步的打算。可见同学们的活动热情非常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汇报下一步活动的打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保持学生的活动兴趣。得以下一步活动的延续,保持活动过程的持续性。)

  (三)交流成果,活动反思

  1、我们准备在中秋前夕,课上展示交流活动成果,我相信:

  (1)一本本精致的小册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会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2)一块块各式各样各种种类的月饼会摆在同学们的桌上供大家品尝;

  (3)一首首《颂中秋》的诗歌,会在教室里回荡。

  (4)一幅幅中秋习俗图片,会使同学们大开眼界;

  (5)一篇篇实践活动的感受,会给同学们以启迪;

  (通过活动总结交流活动成果,使孩子们在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品尝着活动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时,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培养孩子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总之,无论是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策划或设计,实施,反思及评价的全过程都让学生亲身经历,为了保持活动的连续性,教师在各个环节的指导要到位,还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保持或增强活动的兴趣。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学生感言:

  吕菁:这次综合实践我收获了许多,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特别是其他民族过中秋节的习俗。在展示成果时,我觉得很自豪,我们组完成了三个作品,小册子、剪贴报、PPT,老师还表扬了我们,我很开心!

  孙柯欣:这次综合实践我们去调查月饼,不仅完成了任务,还锻炼了我们的胆量。 刘蔚林:这次综合实践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尝月饼,老师竟然让我们在课堂上吃,还光明正大的吃,太爽了!这就是综合实践课!

  篇三:楼道学生作品布置

  一、 教室墙壁

  每班一块,内容为红色文化主题教育

  二、 教室对面墙(每班2块,其中二1、三1、五1一大块) 主题:

  一2班春节,一1班元宵节,二1班清明节,二2班劳动节,四2班端午节,四1班儿童节,三1班党的生日,三2班建军节,六2班教师节,六1班中秋节,五1班国庆节,五2班重阳节。

  三、内容:

  1、调查报告2、手抄报3、征文4、剪贴报5、相片(洗脚、扫墓、团圆饭……)6、故事7、读后感8、规范书写9、毛笔书法10、学生画11、教师作品展12、……

  四、要求:

  大版面与大主题对应,要求在大主题下设置小主题,版面设计精美,符合主题内容,纸张用彩色机打印(A4纸) ,书写规范。

  篇四:巧搭平台放飞想象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则案例,有位老师要上一节看云识天气的课,课之伊始,老师向小朋友们展示了一幅画着云的图,然后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到:“是波浪!”老师摇摇头说:“再看看。”又有位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是烟雾!”老师皱了皱眉头,但还是继续鼓励道:“再仔细看看,想想这图上究竟画的是什么?”终于有位孩子站起来说:“老师,那是白云!”老师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夸奖道:“对了,这位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这图上画的就是白云!”

  其实类似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在我们的身上也比比皆是。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反思时,你就会发现,正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强迫着孩子们说出这图上画的仅仅只是白云,不是波浪,更不是烟雾时,我们也在无情地扼杀着孩子们的想象力,以至于,渐渐地,我们的孩子不敢去想象,不会去想象,甚至想象力也就这样在不用中退化了。

  也许面对着今天仍然以成绩以标准答案来衡量高考的今天,我们并没有感觉到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严重后果,认为只要孩子们按照我们给予的标准答案,就一定能得高分,这才是我们作为老师真正所要追求的目标。然而发生在美国一位妈妈“保卫想象力”的故事却又不得不让我们再次陷入了沉思。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有一天她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就能把“O”说成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诉状递上之后,在内华达州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然而,这位母亲却坚持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哪怕倾家荡产。 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出人预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在大水塘里的天鹅,被剪去一边翅膀,已经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而在小水塘里,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会因没有必需的滑翔路程,也只能老实地呆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人们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我想,这位母亲的辩护词不也在为我们这些培育祖国花朵的园丁们敲了警钟吗?我们不也已习惯于将学生当做水塘里的天鹅,剪掉他们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全都掌控在我们的思维框架中。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儿童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陷入忧虑。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虽然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个学校的考试中,有这么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稍微有点常识的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老师在后来的阅卷中发现,有一个孩子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然而,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叉”号,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跟标准答案不符。

  好一个跟标准答案不符!它如同一把坚硬的锉刀,毫不留情地磨掉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但判卷的老师也是言之凿凿:我们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孩子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雪化了当然就是水,虽然这个学生的答案非常有想象力,也很有诗意,但是他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不管他的想象力何等丰富,我们也只能给他判错。

  对于这个故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对记者说:“其实我们也是一肚子的苦水,毕竟分数是检验我们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也曾经尝试过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可是结果却不很理想,因为阅卷的时候标准答案只有一个,谁也无法改变它。”

  记者可以理解这位老师的苦衷。我们这些成年人,谁不曾有过充满想象力的童年呢?最后不都是被一次次的考试给束缚住了手脚?

  其实,社会上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开始着手保护孩子的想象力了,哈尔滨市少儿活动中心就曾经创办了一个想象绘画班,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叫主办者哭笑不得。在想象绘画班开办了一段时间后,主办方为家长们开了一个绘画成果展,然而没想到的是,看着孩子们把马画成蓝色、绿色,家长们生气了,这是咋教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尽管校方再三解释这是要给孩子一个想象的创作空间,可班上80%的家长还是让孩子退了学。

  这不由得叫人想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作家歌德小时候,他母亲常给他讲故事,但他母亲讲故事的方法比较独特,总是在讲到中途的时候停下来,留下一个让小歌德想象的余地,让他自己发挥想象,继续说下去,这就很好地激发和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使歌德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雪化了,变成了春天”竟然被语文老师判定为病句,课堂上强词夺理、思维活跃的孩子往往会被扣上“不守纪律”的帽子。想象力已成了边缘化的教育目标。在国际科学组织评选的“2001年全球重要科学发现100项”中,中国仅有3项上榜,其中有两项还是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约2000人,为非美裔学生之冠,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的成绩了不得,但想象力、创造力却是大大缺乏。而更让我们中国人感到危机感的是,在每年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从来没见过我国的科学家上台领奖的身影??而这些如果追究起来的话,难道与我们的教育无关吗?

  说到这边,我不禁想请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下:丢失了想象力严重吗?知识和想象力哪个更重要?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呢?其实,这个问题早在几十年以前,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就已经干净利落地告诉我们:“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今天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看来,想象力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有着非同寻常的功效。而小学生的想象力,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它更需要我们这些老师的精心保护与培养。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保护并激发孩子们的想象能力,我们有着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激发孩子们想象力的领域,我们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呢?我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为他们巧搭平台,放飞想象。

  一、实践操作 释放想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活动是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进化的,实践活动是他们想象的源泉。事实也证明了,动手操作,可使人的大脑发达,动手操作,可使学生把想象变为现实。语文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们动起手来,尽情地想象与创造。

  比如,在教学以环保为主题的一组课文后,我请孩子们变废为宝。孩子们的创作让我震惊了。我们随手扔掉的西瓜皮,在他们的手中竟变成了一艘精美的小游艇,塑料瓶变成了洋娃娃,牙膏盒变成了漂亮的笔筒,可爱的小汽车,牛奶箱变成了百用收纳箱,看着他们拼着,剪着,贴着,涂着,不时地还眨巴着眼睛思考着,小脸蛋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想象的灵感也不断地从他们的指尖绕到了作品上,我不得不为这些小天才们竖起大拇指。而中秋节的时候,我又在班上举行了剪贴报比赛,这一项工作一下子融入了孩子们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既要学会搜集资料,还要学会设计,编排,使整张剪贴报与主题相关联,并能吸引大家的眼球。结果在评选中,班上辜沂楠的作品脱颖而出。她在剪贴报的上方贴上了一个圆圆的月亮,几朵悠闲自在的白云,趁着几枝斜斜的竹枝,让人感受到阵阵习习的秋风,而在月亮的下方则贴着一朵美丽的大花朵,花朵旁贴着一个栩栩如生的嫦娥和一只可爱的玉兔。据她本人介绍,整张剪贴报,代表着在这花好月圆的中秋节之际,嫦娥也带着玉兔在凡间与亲人相聚团圆。听到这,你说我们还怎么忍心去打断孩子,跟她说:“不,孩子,嫦娥是住在广寒宫里的,她偷吃了灵药是不能到凡间来的。”我们能说的只能是:“老师相信,这会是一个最美的中秋之夜!”因为,这就是孩子们的美好梦想,在他们眼里,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让我们的孩子们多实践,多操作吧,这样,他们的想象力才会得到释放,思维的火花才会得到碰撞,并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文本拓展 展开想象

  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起学生的想象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而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生动形象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有朗朗上口的诗歌,更有引人深思的意境,教学中如果能灵活运用,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并能有效的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想象的快乐,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在文本教学中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巧用插图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如果能灵活地运用文中的插图,巧妙地设置空白,引导学生对图画内容进行拓展想象,对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拓展想象力会起到很好的影响。如在教学一年级的《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时,课文中配上了一幅美丽的夜空图,一位可爱的小女孩坐在弯弯的月牙上欣赏着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将孩子的思维局限在这一幅画面和文本内容上上,我们可以在充分的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孩子,冲出画面,自由的畅想,了解更多的奥秘。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一边继续看图,一边想象:这弯弯的月牙除了像小船还像什么?你还知道有关月球的那些知识呢?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又像什么呢?这美丽的夜空中除了有星星和月亮,还会有什么呢?看着这美丽的夜空,你会想到那些故事呢?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把孩子们一步一步地引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他们可以尽情的发挥想象,说他们所想的,聊他们所知的,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本首诗歌,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岂不是一举两得吗?所以,别再让那一幅幅有着神奇魅力的插图仅仅只是流于形式的运用了,让它为我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吧!

  2、巧补空白

  好的文章就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很多作品中,作者常常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有意在某些地方没把意思挑明,或者有些因为表达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内容,给读者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揣摩。教学中,教师就要抓住这些“疏可走马“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这些空白添补上亮丽的色彩。如教学四年级语文《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对这部分内容,作者并没有具体地展开描写,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们来想象:围观的都会有些什么人?他们会赞叹些什么?议论些什么呢?当看见这位年轻人对大家的赞叹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围观的人又会有何反应呢?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拓展想象,孩子们能更好地联系上下文来解读课文,而学习的主动权也一下子掌握在他们的手里了,课堂上也不会因为沉闷而陷入了困境。所以善于抓住文本中的空白,是训练孩子们想象力的重要凭借!

  3、仿写续编

  教材中有很多作品的结尾是言已尽而意犹在,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可循着文本的写作特点,写作意图等方面引导孩子们发散他们的想象潜能,进行仿写续编。

  如教学三年级的《听听,秋的声音》这首优美的诗歌后,我引导孩子想象,在秋天里除了能听到文中所提到的这几种声音外,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请你试着写下来。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在他们的小耳朵里隐藏着许许多多我们成人所听不到声音,他们用自己的小脑袋为我们编出一首又一首更美的诗歌来,在他们的诗歌中,我听到了小老鼠的得意声,我听到了蚂蚁们的庆功声,我还听到了孩子们银铃般的欢笑声,这不正是他们的思维绽放出来的美丽的奇葩吗?又如在学完《种植春天》这篇童话故事后,故事的结尾以小姑娘死了,那座白雪皑皑的小城只有埋葬她的那个地方草翠花开,最后大家才知道,原来那个小姑娘就是春天。故事嘎然而止,给读者设下悬念,小姑娘春天死后,那个狠心的国王会怎么做呢?那座小城会一直处在冰天雪地之中吗?于是,我请孩子们续编下去。在孩子们的续编中,有离奇的故事情节,有令人遗憾的悲剧,也有令人拍手叫好的完美结局,有中外童话的结合,有科幻故事的穿插,更有现代先进技术的整合,真可谓百花齐放,孩子们想象力的火花一旦被点燃了,那种爆发力确实足以把大象都吓倒。

  当然,文本的拓展,除了常用的这些,领会意境,为文本画上插图,复述课文,围绕专题展开辩论,课本剧表演等这些手段,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很好地调动孩子的想象力,让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作文引路 活跃想象

  鲁迅先生说过:孩子是可敬佩的,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想飞到天空,想潜入蚁穴??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幻想家,他们的脑子里装着道不完说不尽的奇思妙想。给孩子一个话题,他们的思路就会向外扩展,以活跃灵动的想象,海阔天空的思想,创造出五彩缤纷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所以适时地给孩子一个习作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挥洒自如地写,有创意地表达自我个性吧!

  关于想象话题的作文,在各个学段都可以有相应的训练,如低年级可以给他们几个词语,让他们串编成文,这时你就会看到,同样的几个词,在他们的笔下会有不同的故事情节在发生着,还记得前几天在去参加莆田市教师“两语”培训时,赵春林老师为了训练孩子们的高效阅读能力,他对孩子们进行了高效记忆能力训练,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训练手

  篇五:株洲市四中“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总结

  高一高二年级各班:

  为积极配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当代中学生加强德育,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以推动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特继续开展以下系列活动:

  一、活动主题:

  合家团圆,欢度中秋

  二、参与对象:

  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时间

  贯穿全年

  四、活动安排:

  “我们的节日——节日小报”制作与评选 为深入开展民族传统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加深未成年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决定围绕中华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节日小报”制作评选。

  1.作品要求

  (1)作品内容。“节日小报”以中秋节为主题;介绍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我们庆祝传统节日的相关活动。要求内容精炼、图文并茂,色彩搭配合理,作品有创意,报头新颖、贴切。

  (2)作品形式。作品以手抄或剪贴报为主,版面为4开。可以剪贴其他相关资料。报送作品可以以学生个人名义参评,也可以以集体名义参评。

  2.活动要求

  各班作品请于9月27日之前将作品上交至校团委办公室,校团委将组织评选,设置若干班级组织奖和单项作品奖。

  五、总体要求

  此“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系列活动要求全员参与。活动成果事关株洲市创建文明城市,请各班务必高度重视,告知班主任老师,并请班主任督促完成。校团委、学生科将对班级活动开展情况予以考核。

  校团委学生科

  20xx年9月5日

  株洲市四中“我们的节日——中秋节”节日小报作品精选

  篇六: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第1单元:意外伤害的预防与自救

  一、活动目标

  1、认知和技能:

  (1)通过活动学习食品、人体、药品、疾病等知识,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学会对水、火、电、刀具、煤气的正确使用,提高对意外伤害的自救自护能力,学会自我调整情绪,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2)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儿童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机智勇敢的品质,遇事冷静沉着的心理品质。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活动时间:2课时

  2、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确立总课题。

  (2) 教师以凝重的语调讲述暑假一位学生溺水死亡的事情,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惨事件?使学生意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学会自我保护”。

  (3) 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

  从学校大部分学生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和校车的实际出发,从最接近学生的安全隐患出发引导学生讨论,产生以下子课题,并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a饮食安全:调查绿色食品的有关知识,以及中毒的处理。

  b交通安全:了解交通常识,知道怎样正确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和出租车。

  c用电安全:了解电的有关知识,触电的危害性和方法,学习一些触电救护的基本技能。

  d预防传染病:认识传染病,预防传染病,以及怎样用药。

  e危急关头的安全:搜集相关案例,提高警惕性,掌握下列几种情况的自救自护措施:小偷撬门扭锁你独自在家,遇到敲诈勒索和暴力伤害,看见偷窃行为和行骗行为。

  f运动安全:了解在运动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容易受伤和受伤时的应急措施。

  g网络安全:研究使用聊天工具时的安全,小学生进网吧和游戏房的危害,以及如何拒绝网友的非分要求。

  h心理健康:搜集一些调整情绪最终获得成功的人物故事和书籍。

  (4)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a、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b、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以及调查形式。(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

  (5)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6)教师进行实践活动的培训。

  a、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b、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比如摄像机、录音笔、理论资料等。

  c、进行调查前的培训指导,学习采访记录技巧、如何制作幻灯片、如何设计问卷调查、填写表格纪录、如何完成成果的反映形式。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

  1、活动时间:课外1—2周

  2、活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3、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活动:按预定的方案走访超市、蔬菜基地,采访派出所、体育馆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有关人员,录音、拍照、摄像、采访,做好调查记录,写好研究日记、感悟等。

  (2)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电视影像资源和校本材料《生活指导用书》等,获得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篇七:春节风俗习惯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 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 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篇八:《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背景分析: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中秋起源、中秋习俗、月亮传说、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学生现状: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表现出严重的“营养不良”;老师对如何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这一载体,培育队员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足;对如何挖掘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能力还不强。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明月这一意象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了解中秋的蕴意,培养学生传统观念,重视亲情友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热爱和向往美好的生活。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参与吟诵、猜谜、唱歌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社会实践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资料、考察访谈、亲历实践、深度探究、亲身体验,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搜集诗词、月亮传说、中秋习俗等资料做成卡片

  播放音乐的录音机

  教学环境的布置:黑板明月图画设计 书写“月是故乡明”

  2、学生准备

  自学课文做好预习布置的问题

  搜集资料(与月有关的图片、诗文、音乐)

  亲自实践赏月(在周末独自完成)

  四、适用年级:三年级4班

  活动时间:综合实践课时间、课余时间

  五、活动过程

  开展“主题一 月是故乡明”活动

  第一阶段 自主探究学习(25分钟左右):

  三个小组把做成的幻灯片由一位同学有选择地放映,或播放选好的曲目。时间为2-3分钟,展示自己收集来的成果。

  (参考内容:三潭印月等图片投影、歌曲《床前明月光》的播放、有关月的歌曲名《月牙泉》《十五的月亮》《月是故乡明》《月亮代表我的心》《二泉映月》《彩云追月》,名家短诗吟诵。)通过这个环节把学生带入情境。

  问: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思乡之情。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最富有诗情画的思乡之情的散文。

  第二阶段 解题、分析课文:

  问题设计:从本文的题目中同学们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三组学生竟答收集来的诗句。

  (参考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儿弯弯照九州等教师搜集资料)

  从以上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月这一灵妙的意象寄托了人们无限的深情。作者季羡林老先生也一样,虽然功成名就,但仍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投影季羡林的有关资料,设计为感动中国2006——季羡林 东方学大师【颁奖辞】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大声朗读课文,无论有什么疑问的地方都提出来。(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加以点拨指正。)

  指导教师指导重点: 教师设计问题:

  1.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2.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3.思乡到底什么滋味呢?

  以学生回答互动为主,教师点拨。

  教师总结: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份惦记。在一个个团圆的日子不管如何的万水千山,都要赶回自己可爱的家乡。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人们的乡思乡愁。学了这篇课文,希望我们对明月和家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们就针对最能引起乡思之情的“月与故乡”展开第二个环节的活动。

  第三阶段 实践活动(15分钟左右):

  1.“月亮”与“中秋”知识竟猜:(教师主持,三组学生竟猜。)主要内容设计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传说故事,拜月、吃月饼、猜灯谜、观潮等风俗。

  2.吟诗对联:三组各取一句同学吟诵自己准备的短诗。

  中秋对联趣谈介绍师生互动完成(内容设计: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教师总结: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愿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有所收获,对家园有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开展“主题二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课题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学习

  对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做好活动的准备。

  (二)学生活动内容与方法

  (一)启发提问,明确目标

  1、分组,确定小组活动子课题。

  根据活动课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若干研究问题,组建活动小组。全班45人,分成六个小组。

  可研究的的问题例如:

  (1)秋天的节日有哪些?

  (2)一年之中哪些月份属秋天?

  (3)口头描述秋天的景色与特点。

  (4)讨论区:如何理解“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2各小组讨论如何开展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填写活动计划表。

  3组长分工的时候要和组员商量,以免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活动的开展。

  (组队的时候要考虑男女比例,还要考虑活动中要采取哪些方式,谁比较适合担任,成果展示可能采取什么形式,谁比较在行等等)

  4、明确目标: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叫《中秋节》。(板书)

  (二)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和查找资料,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自主选题,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

  参考课题:

  (1)中秋节的来历;

  (2)金秋诗词欣赏;

  (3)中秋节风俗调查;

  (4)中秋美食;

  (5)中秋佳果;

  (6)月饼的变迁;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中秋节》的活动方案吧!

  (三)制定方案,布置任务

  1、分六组(把观察目标接近的分为一组)安排活动地点,确立分课题,活动目标,活动方法。

  小组名:....组 ;

  小组分工:小组长:...;

  小组成员:...... ;

  探究课题:中秋佳果 ;

  探究活动方案:...和...先查找中秋佳果的资料,...和...再带中秋佳果回来,...把雕水果工具带来大家一起雕刻水果图案,...把带来的照相机找出水果雕刻,...来记录过程,最后用找出来的相片剪贴报展示成果;

  2、活动步骤:观察,参观,收集资料,记录;

  3、口头整理:你看到了什么?收集到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活动目标:走出课堂,搜集、调查、积累、整理信息资料,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二)、学生活动内容与方法

  (1)为家里设计一个中秋赏月的活动方案,或从外观、色香味角度设计一种月饼。

  (2)小实践:制作一个中秋花灯。

  (3)电脑作画:电脑制作一幅关于秋月的美丽图画,并打印出来贴在下面的画框里。主题:月到中秋分外明。景物要求:月色、山水、楼阁和人物。

  (4)秋游登高: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望远,写下你的感想。

  (5)赏花灯:以小组为单位或在家长陪同下,逛一次花灯游园会。记得搜集花灯的款式和灯谜哟。

  篇九: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深化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20xx年,我们将以教育局下发的《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方案为指针结合我乡各小学实际全面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的

  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传说、民俗习惯等,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体验。

  2、各小学结合本校校本课程培养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体育、艺术和科技素养。

  三、活动形式

  “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中的“节日”既涵盖我国民俗中的传统节日,又包括结合学校自主发展与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文体艺术特色节日。为此,我们将充分挖掘和整合传统与特色节日中的教育资源,并不断增加新的内涵。把原本单一的、独立的教育活动的点连成线、形成面,最终构建目标明确、主题鲜明的多纬度教育活动体系,用富有特色的活动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搭建平台,促进学校道德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将“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教育活动做大、做强、做新,并形成自身鲜明有效的学校主题教育特色。

  四、参与对象

  各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五、“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安排:

  六、活动要求:

  各小学辅导员请把每一次开展活动的方案、总结、邮箱,纸质活动资料留本校存档。

  松岭门蒙古族乡中心小学

  20xx年8月28日

  20xx年“我们的节日”活动方案

  松岭门蒙古族乡中心小学

  20xx年8月28日

【中秋节的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中秋节活动方案07-23

中秋节活动方案09-30

[精选]中秋节活动方案07-13

中秋节活动方案(精选)07-14

中秋节活动方案[精选]07-15

中秋节活动方案【精选】07-12

【精选】中秋节活动方案07-17

中秋节活动方案(精选)07-09

中秋节活动方案[经典]07-22

(精选)中秋节活动方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