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习俗

时间:2020-11-16 16:13:34 清明节 我要投稿

有关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每一个地方都有其不同之处,但是大体还是相似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清明节习俗,欢迎参考!

有关清明节习俗

  蚕花会

  清明至谷雨期间,春光旖旎,在具有一千三百年建镇史的江南名镇乌镇,蚕桑历史赋予了她文化生活的巧妙安排——“香市”。乌镇地处两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地、集水陆交通之利,为江浙集商重地。历年清明至谷雨时分,四里八乡的农民趁着农闲,齐聚镇上,去往乌镇寺庙烧香祈求蚕桑丰收。是日乌镇水陆齐欢,商贾广为参与,各路戏班、杂耍齐来助兴,观者如蚁,场面蔚为壮观,声浪可达三里之外。此景自明代五百年来沿袭成市,相沿成俗,俗称“香市”。

  “蚕花会”是“香市”中的主要项目。乌镇有句民谣:三月三、庙门开,乡下蚕娘出门槛,东亦逛、西亦颠,轧朵蚕花回家来。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栽桑养蚕已有千年历史,古代养蚕靠天时,蚕农们为祈求神灵庇护,形成诸多的蚕乡习俗。当地居民在每年清明夜开始设祭,襄白虎,斋蚕神等活动,期间要烧香祈蚕,抬着蚕花轿出巡,妇女、孩童沿途拜香唱曲,汇集普静寺,俗称“蚕花会”。蚕花会在香市期间,在赶香市的时候,农村妇女们烧烧香,祭祭神灵,或添置一些蚕具、农具和日用品,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很特别民俗活动,那就是在庙里烧过香之后,还要到土地庙前面的水潭里,洗洗手,俗称“洗蚕花手”。据说,在那里洗过手以后,养起蚕来就特别顺手,蚕也会无病无灾。

  植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愿望。《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官”。夏禹时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护林等事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甚至作出“不种者,无椁”(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 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 唐玄宗最喜斗鸡。

  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汉族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他不仅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内涵与礼数、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而在当下,时时在“后清明节”感念先辈们的艰辛,传承先人的美德,善待亲人才是人们献给清明节的最温情的感恩和孝道。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有关清明节习俗】相关文章:

关于清明节习俗手抄报:海南省清明节习俗08-07

清明节习俗手抄报11-20

清明节的习俗手抄报08-04

清明节习俗由来手抄报03-08

清明节节习俗的手抄报12-02

清明节习俗的手抄报09-15

清明节习俗手抄报内容08-06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11-01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之清明节的习俗08-04

清明节习俗手抄报资料参考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