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中伏末伏哪个热

时间:2023-07-07 12:17:35 王娟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热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伏中伏末伏哪个热,欢迎大家阅读。

  中伏是最热的阶段

  “伏”可称“长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出现在每年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在三伏期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其中最热的是中伏。“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在三伏期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其中最热的是中伏。

  中伏为什么最热?入伏(7月17日)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中伏时期(7月27日~8月15日),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吃什么

  按中医的说法,三伏之「伏」,是指阴气受阳气所迫埋藏于地下的意思。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也是通过食补驱散体内寒气、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三伏天食补,是自古流传的饮食传统,各地都有不同的进补习俗。北方人认为伏天宜吃面食,正所谓「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而在南方人看来,「头伏鸡,二伏狗,三伏脚鱼红枣肚」才是正经的吃法。

  先说头伏吃鸡。在我的家乡湖南,每到头伏这天,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各大酒楼都会大打时令美食「伏鸡」的招牌来吸引顾客,家家户户也会宰上公鸡,配以子姜、紫苏烹而食之。湖南地处亚热带,三面环山、北面临水,在气候上尤为湿热。古人认为刚刚开声打鸣的子公鸡阳气最盛,有去湿去寒的作用,所以形成了头伏吃鸡的习惯。按传统说法,男人在这天吃了公鸡能够强筋壮骨、补肾壮阳、消暑排毒,一个伏天不怕热。而小男孩吃了这道公鸡则会长得高,身体结实,热天不长痱子,长大了办事果敢。

  「伏鸡」的做法简便,是一道在家里就能做出来的进补美食。先将子公鸡宰杀清洗并切成大块,注意保留可以食用的鸡肫、鸡肝等杂碎,同时将子姜洗净切片,紫苏洗净控干水分。炒公鸡用的姜选用老姜其实更好,但农村大多自家就种了姜,为图方便节省,从地里挖些尚未成熟的子姜也是可以的。子姜新鲜脆嫩,只是在辣度上远逊于隔年老姜,所以需要多备些。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夏天适量多吃些姜可有效除湿祛寒,增强抵抗力。苏叶有紫苏、白苏两种,在农村是房前屋后草丛里随处可见的调味料。炒公鸡用的紫苏顾名思义是紫色的苏叶,其味道比白苏要纯正香浓得多,且有发表,散寒,理气的功效。在锅内放少量自家压榨的土茶油烧热,加入切好的鸡肉块翻炒,鸡肉微微发白后,加入姜片,淋入老抽、白酒、陈醋,再放入紫苏和鸡杂轻微翻炒至脱生,然后加水,小火炖煮,出锅前10分钟撒入适量盐翻动一下,大火收汁就可以出锅了。有的做法为了追求更好的食补效果,还会加入另一味草药路边荆,说是可以祛风、排毒、养精、强骨。但路边荆有一股较重的草腥味,想来会严重影响鸡肉的口味,所以一般人是不用的。

  在我现在工作的湘南地区,伏天吃鸡的风气似乎不如湘北浓厚。但这个地方四季都极喜欢吃鸡、鸭、鹅等禽肉。在吃鸡的选择上尤其看重体型健硕的大公鸡。有一道地方名菜,本地人稍文雅者谓之「烧鸡公」,粗蛮一些的则称之为「骚鸡公」,两者的招牌在大街小巷的饭馆前随处可见,其实是同一种菜。叫「烧鸡公」是因为这种鸡公的大致做法与红烧类似;称之为「骚鸡公」,则是由于鸡肉在摆盘上桌时,会将公鸡的两颗睾丸赫然摆在盘中央,由应酬场合的陪座敬给主座享用。每当碰到了这样的情景,一直自信于对多么生猛食物都来者不拒的我,总还是不免会引起一阵反胃。本来从小我就认为鸡肉有一种怪味,加之小时候身体羸弱,家里总是想办法用药材炖鸡给我补充营养,但每次吃鸡肉对我来说都是一份苦差,甚至还因为抗拒吃鸡肉被气急了的母亲责打过。有了这种阴影,长大后我是无论如何都不碰鸡肉的。

  相比头伏天的公鸡,更让人垂涎的是二伏天的狗肉。老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伏天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狗肉之味美和滋补,历来是被广泛认可的。

  而关于吃狗肉的讲究也是讲法颇多的。从前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用以看家护院。慢慢地人和狗之间产生了感情,吃自家的狗肉也就成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为难事。于是很多人采取易狗而食的办法,相互交换屠宰各家养的狗来吃。评价一条肉狗的优劣,首先在性别上肯定是母不如公,母狗在生育了狗崽之后,营养有所流失,滋补功效大打折扣;而在公狗里,又以大黄狗最佳,其次是黑狗,再次则是白狗、花狗、麻狗等杂色狗;还有种说法,不同年龄阶段的狗在滋补功效上也略有不同,小狗补肾,中狗养血,老狗去风湿。这些说法虽然不一定都具备完全的科学性,但我总认为,凡是能够在一个地方广为流传的老传统,即便是空穴来风,也总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风俗情趣,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关于狗肉进补,听我外公说过,不能直接用刀屠狗,因为狗挨刀子后,血都被放光了,也会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最好采用水淹或是吊捆的方式。而且屠宰之后的狗,要悬于高处,而不能直接放在地上,因为狗是土命,接触到了土地,它就总会有一丝要断不断的气息在,会遭更多的罪。我外公是个心灵手巧,宅心仁厚的人,会很多手艺活,但我从没见他杀过狗。他很喜欢跟我讲这些过去的事,他说,旧时穷人家舍不得杀自家的狗吃,又没钱买狗肉,就单买价格稍廉的狗头解馋。说是狗头上的肉多,有「一个狗头胜三个羊头」的说法。

  伏天吃狗肉,最经典和普遍的做法,还是切大块,炒干水分以后焖煮。豪爽一点的人家,通常是呼朋唤友,欢聚一堂,一整只狗的肉,架起大铁锅,用柴火灶烹煮,上桌时用一只大脸盆装着,十来个人一顿饭便将汤汁都吃了个精光。一般在炆狗肉的时候,还会放几个青壳鸭蛋或土鸡蛋在锅中一起炖熟,谓之狗蛋。这种狗蛋吸收了狗肉的营养,然而性子又没有狗肉那么猛,最适合体虚的老人以及小孩子进补。小孩子吃了狗蛋晚上不尿床,夏天不怕热,冬天不怕冷。

  狗肉是极温补的食物,这点在数九寒冬都能感受到。只要白天吃了狗肉,管他天气再冷,晚上睡在被子里浑身都能感觉暖洋洋的。伏天这么热,为什么能吃狗肉呢?说是在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吃狗肉这种热性的肉食,能够与体内的阳气相呼应,收到「以阳制阳」的功效。而且伏天虽然炎热,但是人体容易为暑气、湿气、邪气所侵扰,这时候吃些狗肉,才能浑身大汗淋漓,并且随着汗水排出体内的积热和毒素。

  但凡事都有个度,我总认为伏天吃狗也还是要注意适可而止的。记得大概是我五六岁的时候,同村一个家境富裕的退休老头子死了,出殡时还在村里摆了很大的排场。那时正值伏天,我奶奶带着我坐在老屋的大门口,看着声势浩大的送葬队伍走过。奶奶说,这老头子是享福享得太过了,前一晚上吃了太多的狗肉后受不了,一下子就死了。不知道为什么,二十年后奶奶早已埋骨山间,我也长大成人了,但我时常会想起那天的情形。

  对于吃狗肉,我向来是无可无不可的。发自内心地说,我觉得如果自家的狗养熟了要杀掉,的确会让人痛心,偷盗人家宠物狗的行为更是极度可鄙。我家很多年都不养狗了,也几乎不买狗肉吃。我因为小时候多次被狗咬过,更是对任何品种的狗敬而远之。但我必须坦诚,去人家家里做客,碰巧在饭桌上有大好的狗肉,我还是会忍不住大快朵颐的。毕竟,作为食物的狗肉确实好吃,口水是撒不了谎的。

  在三伏那天,从前的习俗是还要吃甲鱼。甲鱼,我们那里又称之为水鱼或者脚鱼,而且「甲鱼」和「脚鱼」在方言里都读「脚」的音。平常我们开玩笑说谁捡了两只「脚鱼」,多半是笑话那个人走路不长眼踩到了水沟里,把鞋子打湿了。现在伏天吃甲鱼的人其实并不多了,主要是因为好的甲鱼难得,市面上的便宜货都是养殖的,口感、营养价值和野生的比起来相差万里。听我爸说,他们小时候池塘边、水沟里到处都是甲鱼,一到热天,它们都趴在水边的柳树干上乘凉,而等人一靠近,就「扑腾」一声迅速地潜回了水里。「那时候甲鱼多,价格也便宜,但是味道真的好。」好像是汪曾祺老先生描述过,以前小孩子吃甲鱼,一旁总要备一杯茶水和一条湿毛巾,以防止嘴巴被糊上。想想,那种甲鱼里的胶原蛋白该是多么丰富啊!

  我从小到大没吃过几次甲鱼,而且都是在吃酒席的场合碰到的,不是觉得寡然无味就是酱料的味道太重了,总之没留下什么好印象。最近好像听说在夜宵里流行起了吃小甲鱼,也不知道味道如何。但我总觉得,小小的甲鱼就被吃掉了,真可惜。

  当然在三伏天,也还流行着吃红枣炖肚片、豆子炖猪脚等可以滋润养颜的食俗,这些多半是为女性设计的。在我们那里,猪肚和猪脚都是女婿送给岳母娘的首选礼物,因为有祝岳母娘容颜永驻的意思。

  但话说回来,以上这些食物到底应该哪天吃,怎么吃,吃了有什么功效,我认为应该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可言。现在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么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总不至于吃个什么东西还要数着黄历等日子吧!

  可我又是多么喜欢这些三伏天的食俗啊!通过食物,通过传统,既享受了口腹之乐,又能在这个一日千里、迷乱纷纷的时代里,体味到一种不变、具体而且充满烟火气的幸福感来,这才是人活于世本该有的色彩和韵味。

  三伏天-起源

  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三伏天-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计算方法

  初伏

  干支纪日

  初伏也称头伏,夏至1后第三个庚日2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作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

  中付也称二伏,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3后第一个庚日前的一段时间。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农历七月前立秋者,则中伏为10天;农历七月后立秋者,则中伏为20天。

  末伏

  末伏也称终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伏天如何养生

  1、最热时段,禁止外出

  上午10时到下午4时是最热时段,尽量不要外出。哪里“暑气”大,我们就避开哪里。上午10时以后到下午4时以前,是夏季一天里最热的时段。如果能待在屋里的就待在屋里,要户外行走或作业的,最好选择有树荫和遮蔽的地方。但即使如此,也不能长时间呆在户外,要定期到阴凉的室内吹吹电扇,散散热。不宜直接进入空调房和洗冷水澡。

  2、忌大量喝绿豆汤

  为了防暑降温,很多女孩都喜欢喝绿豆汤。绿豆汤虽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绿豆汤,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特别是处于月经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绿豆汤,以免伤害身体引发痛经。

  3、忌热天贪冷食冷饮

  为了防暑降温,许多人喜欢吃喝大量的凉菜、冷食、西瓜、冰镇啤酒、冷饮等。中医专家指出,烈日炎炎的盛夏,人体实际处于外热内寒的状态,如果贪吃贪喝过多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因此,大家不要贪凉,以免使身体健康受损。

  4、忌长时间使用空调降温

  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过长,也会引起浑身酸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时还由于鼻腔过于干燥而发生鼻出血,或者发生感冒、发烧,甚至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肠胃炎等疾病。同时必须注意,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7℃,室内外温差不超过8℃。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

  三伏天一般出现在什么时节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

【初伏中伏末伏哪个热】相关文章:

2021年三伏天时间表(初伏、中伏、末伏)09-30

末伏短信08-16

末伏有什么习俗08-03

中伏的问候语07-20

中伏防暑问候语07-20

关于末伏的谚语(通用60句)08-13

描写中伏的优美句子(精选60句)07-19

末伏天问候语及关心话(精选120句)08-16

中伏早上好问候语(精选180句)07-26

冬至艾灸哪个穴位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