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吃的9种食物

时间:2023-06-26 18:50:59 禧雯 端午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端午节习俗吃的9种食物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习俗吃的9种食物,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习俗吃的9种食物

目录
【1】端午节习俗吃的9种食物【4】端午节菜谱做法
【2】有端午节寓意的食物【5】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3】端午吃什么五黄【6】端午节各地不同习俗差异

  端午节习俗吃的9种食物

  端午节9种食物

  1、粽子

  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食物,各地的粽子一般用粽叶包裹,里面的馅料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口味和爱好填充。各地基本都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在中医学角度看来,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也有益气生津的功效,所以在初夏时分吃粽子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面扇子

  面扇子是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的端午节食品,用发面蒸制成扇形,共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并在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品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3、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区在端午这天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还会放几片艾叶,吃大蒜蛋可避“五毒”。

  4、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这是一种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加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出来的食品。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吃了煎堆以后雨停了就是把天补好了,象征古代人民朴素的愿望。

  5、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在端午节会食用黄鳝,端午前后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又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6、茶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叶蛋和盐水蛋吃,鸡蛋、鸭蛋、鹅蛋均可,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7、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8、吃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会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蒿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叶均必不可少。

  9、薄饼

  端午节吃薄饼是温州地区的习俗,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制作出形似圆月,薄如蝉翼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

  除了上述9种食物以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节日食物,例如广西玉林的叶子饽、纳西族的糖枣糯米饭,四川还有端午节吃桃、茄子及菜豆等习俗。

  返回目录>>>

  有端午节寓意的食物

  一、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的是: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其中最有名的应该算是雄黄酒了。

  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白娘子喝雄黄酒的片段太经典。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知道喝雄黄酒可辟邪。

  雄黄酒是用雄黄浸泡白酒或者黄酒制作而成,可用作解毒剂和杀虫药,古人认为雄黄“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二、打糕

  很多人以为打糕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吃,其实朝鲜族人民在隆重的节日都会制作打糕。将艾蒿和糯米饭放置于木槽中,用木槌不断敲打而成,这种打糕需要多人配合,做起来特别有节日氛围。

  三、煎堆

  端午节吃煎堆是福建晋江地区的习俗。古代相传闽南一带端午之前阴雨连绵,好似天空破了洞,吃过煎堆之后雨就停了,人们就说天被补好了,端午节吃煎堆的习惯就沿袭至今。

  煎堆制作起来很简单,用面粉,米粉或者番薯粉加其他配料调制成糊状,放入油锅煎炸而成。表面再蘸一些白芝麻,喷香可口。

  四、鸭蛋

  吃鸭蛋属于端午节吃“五红”的其中之一,吃鸭蛋主要是吃咸鸭蛋蛋黄。民间传说端午时节五毒妖怪四处害人,只有吃了五中红色的菜才能吓跑这些妖怪。

  五红就是烤鸭,咸菜,鸭蛋黄,龙虾,雄黄酒,吃完五红才能辟邪避暑。

  五、茶蛋

  江西地区端午节煮茶蛋和盐水蛋,在鸡蛋或者鸭蛋上涂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挂起来,小孩子挂在脖子上,寓意孩子逢凶化吉,平平安安。

  六、艾馍馍

  很多地方端午节还要吃艾馍馍,用艾蒿加上面粉和发酵粉揉至成团,蒸成馍馍,端午节的'时候吃可以驱虫杀菌。

  七、大蒜蛋

  河南江浙等地在端午节的时候要吃大蒜蛋。大蒜蛋制作起来不复杂,将大蒜和鸡蛋同煮,煮好了当早餐吃,据说可以避“五毒”,对身体有益。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

  八、面扇子

  听名字就知道是何种美食了。用面粉制作成形状似扇子的美食,为了吸引眼球,制作面扇子的人还会撒各种辣椒粉,画各种各样的图案做装饰,非常喜庆好看。

  九、腐竹

  腐竹寓意“富足”,象征着精神富足、财产富足、学识富足。过节多吃腐竹,往后必定富足!

  十、芹菜

  芹菜谐音“勤财”,也就寓意着勤快必能发财。芹菜的口感脆爽,营养丰富,是百搭的食材,很受百姓的喜爱。

  十一、韭菜

  韭菜同“久财”,寓意长长久久地发财,可以说是很多人的期盼了。

  十二、生菜

  生菜代表着“生财”,老少皆宜的一种蔬菜,经常出现在火锅以及烤肉的场合,可见大家对它的喜爱。

  十三、四季豆

  四季豆寓意“四季平安,万事如意”,而且四季豆是很耐放的一种蔬菜,无论是炒肉还是素炒,吃起来都非常不错。

  返回目录>>>

  端午吃什么五黄

  端午节什么是吃五黄

  古时,五黄餐是富人才有的排场。端午那天,杭州人必须吃雄黄酒(以雄黄和烧酒调和,削菖蒲根加入,饮少许)、黄鱼、黄瓜、咸甲鸭蛋黄以及用黄豆饭裹的粽子,称为“吃五黄”。

  “五黄”指的是: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雄黄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黄酒代替雄黄酒)。农历五月,杭州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端午那天,杭州人必须吃“五黄”。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又有神话传说《白蛇传》,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五黄是哪五黄

  第一黄:雄黄酒

  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雄黄性温、味辛,能燥湿、杀虫、解毒;临床上外用可治蛇虫咬伤,神经性皮炎等。但雄黄的主要成份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极强的砒霜,因此雄黄酒不宜内服;同时,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如用雄黄酒洒在床下、角落等处,则有除蛇虫等作用。

  第二黄:黄鳝

  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痔瘘、肠风痔漏、耳聋等症。

  大家都知道,黄鳝外表滑溜溜的,它的表面有一层粘液,人非常不容易捉住它。在清洗的过程中,不要将这层粘液洗得干干净净,当切又觉得滑腻难以按住的时候,不妨抹一小把盐在黄鳝身上,或者搭一块干净的湿毛巾就能够轻松地按住黄鳝将它切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啦!

  第三黄:黄瓜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黄瓜?其最根本的'原因目前已不可考,但五月正是黄瓜上市的季节,加之此时潮湿闷热,而黄瓜性属寒凉且富含汁水,端午时节吃点凉拌黄瓜生津解渴又消暑开胃。

  黄瓜味甘,甜、性凉、苦、无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除热,利水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受到湿热困扰的人们不妨吃点黄瓜,能有效缓解小满节气里高温上火和大量降雨带来的诸如上火、体内湿热等不适感。

  第四黄:咸蛋黄

  咸蛋黄没有黄鳝、黄鱼和黄瓜的时令性,因为有个“黄”字,于是也进入了“五黄”的行列。端午吃咸蛋黄,寓意着健康平安。

  蛋黄以出油“颜色红而油多”为上品,但也因此,高血脂、高血压的人群最好不要吃咸鸭蛋。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第五黄:黄鱼

  大黄鱼通体金黄,口唇朱红,被人们赋予富贵祥和的文化色彩。闽东民间素有以大黄鱼作为上等礼品馈赠至亲的风俗,端午节尤为盛行。端午送大黄鱼,蕴含美好的期盼。女方家收来黄花鱼,嫁出黄花女;男方家,娶得黄花女,家门满堂春。新婚夫妇给岳父岳母送大黄鱼,意喻长辈延年益寿,夫妻百年好合。

  端午节前后是大黄鱼的主要汛期,清明至谷雨则是小黄鱼的主要汛期,此时的黄鱼身体肥美,鳞色金黄,发育达到顶点,最具食用价值。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返回目录>>>

  端午节菜谱做法

  一、凉拌鸡丝

  1,鸡胸肉洗净,从中间片开加快熟透。凉水下锅,加入料酒、花椒、姜、葱,大火煮开,撇去浮沫后小火将其煮熟。

  2,将煮熟的鸡肉捞出,自然冷凉,或者放在凉水中加快冷凉。

  3,准备一些黄瓜丝、胡萝卜丝、蒜末、香菜段。

  4,鸡肉冷凉,将其撕成细丝。

  5,热油将干辣椒炸香,再加入生抽、香醋、盐、白糖、香油调成凉拌汁。

  6,最后将鸡肉、所有的配菜、凉拌汁倒在一起,拌匀即可。

  二、菠菜拌粉丝

  1,粉丝用温水泡发,菠菜洗净。

  2,红尖椒切成圈,大蒜切成蒜末,倒入热油激发出香味。

  3,加入生抽、香醋、香油、盐、鸡精拌匀,调成凉拌汁。

  4,将菠菜和泡发的粉丝放在开水中分别焯烫40秒左右,捞出用凉水淘凉。

  5,将淘凉的菠菜和粉丝沥干水分,再把调好的凉拌汁倒进来,拌匀就可以了。

  三、蒸排骨

  1,新鲜排骨洗净,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个小时,中间换一次水,把里面的血水泡出来。

  2,将浸泡好的排骨洗净,沥干水分。

  3,排骨中加入盐、半勺老抽、一勺生抽、一勺蚝油、姜丝、一勺料酒拌匀腌制30分钟。

  4,将腌好的排骨去掉姜丝,加入2勺淀粉再次抓拌均匀。

  5,将处理好的排骨放在一个深盘中,开水上锅中火蒸40分钟。关火焖5分钟出锅,撒些葱花美味即成。

  四、粉丝蒸虾

  1,粉丝一把,用温水泡发。

  2,新鲜的大虾去头、挑去虾线,再洗净。然后加入料酒、姜丝、盐,腌制10分钟。

  3,热锅凉油,倒入蒜末小火炒出香味。

  4,加入一勺生抽、半勺蚝油炒出酱香味,关火。

  5,把泡好的粉丝洗净后剪短,铺在盘子底部。再把腌好的虾摆放在粉丝上,最后将炒好的蒜末倒在虾的上面。

  6,开水上锅,大火蒸12分钟即可出锅。最后撒些葱花点缀一下就好了。

  五、红烧肉

  1,五花肉洗净后切成小块,凉水下锅,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再煮2分钟捞出,用清水洗净。

  2,炒锅中加入一点点食用油,放入十颗冰糖,小火将其炒至呈红褐色的液体,倒入热水搅拌烧开。得到的红色液体就是糖色,盛出备用。

  3,锅中不需要放油,将处理好的五花肉放进来,小火煸炒出里面多余的油脂。

  4,加入姜片、葱段、1/3勺老抽、1勺生抽炒出香味。

  5,再把炒好的糖色倒进来,加入没过肉的清水,放入适量盐和几块冰糖调味,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一个小时。

  6,把肉炖至软烂,最后大火收一收汤汁就可以出锅了。盛入盘中,撒些葱花上桌吧。

  六、豆腐酸菜鱼

  1,草鱼、鲤鱼、黑鱼都可以。处理干净后切块。

  2,热锅倒油,把鱼块放进来,大火煎至两面微黄,盛出备用。

  3,酸菜提前用清水浸泡一个小时,再用清水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后切成小段,再准备一块卤水豆腐,切成小块。

  4,热锅凉油、放入葱、姜、蒜、干辣椒、泡椒,小火炒出香味。

  5,放入酸菜大火炒香,然后加入一碗清水,大火煮开。

  6,将鱼和豆腐倒进来,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8~10分钟。

  7,最后加入生抽、盐、鸡精调味就好了。出锅撒些香菜,味道美美的。

  七、糖醋里脊

  1,里脊肉洗净,切成条,筷子尖粗细就好。

  2,加入适量盐、一个鸡蛋清、少许胡椒粉抓匀,腌制30分钟。

  3,准备一个稍大的碗,加入一半面粉、一半玉米淀粉,再少量多次加入清水调成细腻的面糊。面糊的稠度可以裹在肉的表面就好。

  4,准备一个小碗,加入4勺番茄酱、2勺白醋、半勺淀粉、3勺清水搅拌成碗汁。

  5,把里脊肉放在面糊中裹上面糊,热油下锅,炸至表面微黄捞出。

  6,继续把油烧至七八成热,把炸过的里脊肉倒入热油中复炸一遍。炸至表面金黄酥脆捞出,沥干油。

  7,把先前调好的番茄酱汁倒入锅中,大火炒至粘稠。把炸好的里脊肉倒进来,大火快速翻炒,使酱汁裹满肉的表面即可出锅。

  8,盛入碗中,撒些白芝麻和葱花点缀一下就好了。酸酸甜甜,香酥可口,人人喜欢的一道菜。

  八、毛豆炒牛肉

  1,牛肉洗净切成小丁,加入生抽、料酒、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

  2,毛豆倒入开水中煮一分钟,再倒入胡萝卜丁煮半分钟,捞出沥干水分。

  3,热锅凉油,放入姜丝和蒜末炒出香味,再倒入腌好的牛肉丁大火快速翻炒。

  4,加入一点点老抽给牛肉上色,再淋入少许清水,中火将牛肉焖煮5分钟。

  5,牛肉熟透,倒入毛豆和胡萝卜,再加入少许盐、半勺蚝油、少许白糖、胡椒粉调味,大火炒匀即可出锅。

  九、芹菜炒蘑菇

  1,芹菜和蘑菇分别洗净,蘑菇撕成细条,芹菜切成段。

  2,将芹菜开水下锅,大火焯水半分钟捞出。

  3,热锅凉油,放入姜、蒜、红椒圈炒香。如不能吃辣,辣椒去掉。

  4,倒入蘑菇,大火将其炒软。

  5,倒入芹菜,再加入盐、生抽、香醋调味,大火炒匀即可出锅。特别鲜美的'一道素菜,开胃好吃。

  十、茼蒿炒香干

  1,香干切成条,茼蒿洗净切成段,茎和叶分开放。

  2,热锅凉油,放入蒜末和红椒炒香。

  3,倒入香干大火翻炒几下,加入一勺生抽炒出香味。

  4,倒入茼蒿茎,大火炒软。

  5,最后倒入茼蒿叶,继续大火炒软后加入盐、鸡精调味就好了。一道快手小素菜,现在吃正当时。

  十一、干炸丸子【团团圆圆】

  所需食材:猪肉馅,盐,鸡精,蚝油,料酒,胡椒粉,生抽,鸡蛋,淀粉,葱姜

  美味做法

  1 准备好猪肉馅放入碗中,一勺盐,一勺鸡精,一勺蚝油,一勺料酒,一勺胡椒粉,一勺生抽,一颗鸡蛋,三勺淀粉,搅拌在一起。

  2 再倒入一点泡好的葱姜水,继续搅拌,搅拌至黏糊状。

  3 起锅多烧油,用小勺把肉馅汆成一个一个的肉丸子,五成油温下锅炸,小火慢炸,炸至丸子飘起。

  4 外酥里嫩,美味可口的干炸肉丸子就做好了,一口一个,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十二、凉拌西红柿【事事如意】

  所需食材:西红柿,白糖

  美味做法

  1 准备好三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清洗干净备用。

  2 西红柿切成薄片,撒上白糖。

  3 放入冰箱冰镇半个小时后即可,解暑爽口。

  十三麻辣龙虾尾【红红火火】

  所需食材:龙虾尾,葱姜蒜,洋葱,青椒,芝麻,郫县豆瓣酱,火锅底料,鸡精,蚝油,白糖,十三香,啤酒

  美味做法

  1 准备好龙虾尾缓冻,清洗干净,准备好配料,花椒,洋葱,干辣椒,姜片,蒜片,八角,青椒。

  2 起锅烧水,龙虾尾下锅焯水,倒入一点料酒,开锅后捞出。

  3 炸一点葱油,起锅烧油,洋葱大葱下锅爆香,榨香后捞出洋葱大葱渣渣,留下葱油下入葱姜蒜干辣椒,花椒爆香调料再加入一勺郫县豆瓣酱,一块火锅底料,继续爆炒,炒出红油。

  4 下入龙虾尾煸炒,加一勺白糖,一勺鸡精,一勺蚝油,一勺十三香,调味。

  5 加入半罐啤酒,煮8分钟,再加入青椒,来点芝麻,炒匀出锅,麻辣鲜香,一口一个真过瘾。

  十四、蚝油生菜【生财纳福】

  所需食材:生菜,盐,蚝油,蒜,白糖

  美味做法

  1 新鲜的生菜清洗干净,起锅烧水,水中放一点盐和油,焯烫出来的生菜更碧绿爽脆。

  2 放入生菜焯水,水开焯烫30秒捞出。

  3 碗中放入蒜末,半勺盐,半勺白糖,一勺蚝油,用热油榨香。

  4 搅拌均匀,然后浇在菜上,蚝油生菜就做好了,清新爽口,开胃解腻。

  十五、蒜苔炒干肠【节节高升】

  所需食材:蒜苔,干肠,蒜,干辣椒,盐,蚝油,白糖,鸡精,老抽

  美味做法

  1 新鲜的蒜苔洗净切成小段,干肠切小勺放入盘中备用。

  2 起锅烧油,放入蒜片,干辣椒爆香。

  3 继续下入蒜苔,干辣椒煸炒。再加入青椒,半勺盐,半勺鸡精,半勺白糖,半勺蚝油,半勺老抽调味。

  4 继续大火煸炒3分钟,鲜香味美,好吃下饭的蒜苔炒干肠就做好了。

  十六、玉米烙【黄金万两】

  所需食材:玉米粒,鸡蛋,白糖,淀粉,油

  美味做法

  1 准备好玉米粒半碗,起锅烧水,放入玉米粒,下锅煮8分钟后捞出。控干水分备用。

  2 碗中玉米粒,加入两勺糖,一个鸡蛋,三勺玉米淀粉,搅拌均匀,保证每一个玉米粒上都包裹住淀粉糊。

  3 起锅多烧油,油温插入筷子,筷子冒泡油温即可,热油倒出,倒入碗中。

  4 锅中留有一点底油,下入玉米粒糊,用铲子摊平压实,表面再撒上一层玉米淀粉,然后再倒入刚刚烧好的热油,煎至定型,倒出多余的油。

  5 煎至金黄,再撒上白糖,金黄酥脆可口,端午家宴必备甜品菜。

  返回目录>>>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多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到战国时代。比赛中,鼓声急促,众桨翻飞,刻成龙形的独木舟你追我赶,不相上下 ,既是竞渡游戏,亦是以祭神与乐人的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英国等。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了首届国际龙舟节。此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将赛龙舟列入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的又一传统习俗。各地包粽子的用料、粽子的形状不尽相同,花样繁多。如包成牛角状的叫角粽,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称筒粽,包成四角形的叫四角粽,放肉的叫肉粽,放枣的叫大枣粽……统称叫粽子。

  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有用大黄米(粘黄小米)的,还有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时,粽子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包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元、明时期,包粽子的用料已由菰叶变为箬叶,后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粽子米里已开始加上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益加丰富多彩。

  从古到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来包粽子,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大枣和小枣的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肉粽子最有代表性。现在交通这么发达,网上交易红火,就是西北地区的人想吃南方的粽子已不是什么难事。大家也可以学习包起来。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悬挂艾叶、菖蒲,喝雄黄酒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喝雄黄酒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房檐下,或悬于堂中。端午节前后是一年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智慧的古人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驱邪避瘟的作用,为健康保驾护航,具有一定养生意义。

  艾,又称艾蒿,有野生的,也有家种的。它的茎、叶含有的挥发性芳香油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艾柱”是中医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现美容馆及养生会馆都用艾柱为顾客祛湿寒、理气血。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饮雄黄酒的习俗,以前在长江流域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等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蚊虫不叮。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吃鸡蛋、撞鸡蛋

  因为蛋形如心,民间相传吃啥补啥,吃蛋生心,吃了鸡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端午节吃蛋一方面是为了图吉利,祈祷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则是改善生活。最早主要是吃鸡蛋,后来就每逢端午,都要煮上各种蛋,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端午节吃鸡蛋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而传说在吃煮鸡蛋前做撞碰鸡蛋的游戏非常吉利,胜出者更会迎来好运。当然,玩过这个游戏的人都知道挑选大个的、瞅着比较坚硬的蛋,用实心的小头那端去撞。

  挂五彩线、葫芦、走马芹、佩香囊

  端午节这一天,家家会给小孩手腕、脚腕、脖子上戴五彩线,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线是用青、白、红、黑、黄五色丝线编成,代表木、金、火、水、土,又象征东、西、南、北、中,民间认为它蕴涵着五方神力的庇护,称为“五彩龙、”“长命线”,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吉祥平安。后来便不再仅仅用这五种颜色,只要是五种线,越新鲜越好,小孩子更喜欢。实在没有,那就只要五种颜色的线就好了。有的挂上小桃核或铃铛,特别漂亮。尤其是挂铃铛的,随着身体的移动,叮当作响,悦耳动听。随着社会的进步,五彩线也不断创新,现在都编五彩绳,既结实又好看。

  端午节又称“小儿节”,五月被古人称为毒月、恶月,天气炎热,易生疾病。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当之后的第一声雷声中,剪掉的五彩线随水冲走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不吉利的东西,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好运会伴随一年。

  葫芦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本为藤本植物的葫芦,藤蔓绵延则寓意万代绵长。葫芦的形状与太极阴阳极为贴近,可以收纳不吉之气,易进不易出,因此在端午节,民间有用葫芦去病化煞的习惯,可将葫芦挂在家里或门口或戴在身上,能避邪驱瘟、带来好运。

  走马芹,别名又叫野白芷、野芹菜花、毒芹根等,具有祛风消斑的功效。走马芹为剧毒植物,只能外用,不能内服。据说端午室内悬挂走马芹有驱赶蚊虫的功效。

  端午节小孩佩带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等,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放纸鸢

  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洗草药水

  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日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是药。端午期间,中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关于洗草药水习俗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末的《大戴礼记》中,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此俗至今尚存,且广泛流行。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带来好运。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打午时水

  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龙目水”、“正阳水”之称。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铸阳燧

  东汉王充的《论衡》记载了端午节“铸阳燧”的礼仪习俗:“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摩励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古人认为,午月午日午时具三重之火,是阳气极盛之时,在此时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铸镜的时刻,铸成的铜镜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力。以镜辟邪的习俗,在南方沿海一带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遗传,常能见到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身上佩带着银制的镜子等饰物,这类银饰小镜子等,就是用于孩子们辟邪。新建的寺庙道观,其屋脊的正中也往往装饰着铜镜。就是现代小区崭新建筑的门、窗上方,也往往能发现悬挂着的镜子,这些都是用于所谓的辟邪。由此可见镜子辟邪的文化信仰在民间根深蒂固。

  浸龙舟水

  龙舟水,发生在小满至夏至期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雨与龙是联系在一起的,龙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飞天上,行云布雨。在自然天象上,仲夏期间正是苍龙七宿飞升正南中天之时,在《易经·乾卦》爻辞中曰:“飞龙在天”。在仲夏端午前后,中国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一带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端午强降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浸龙舟水是流行于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因为龙舟水寓意吉祥,龙舟水及龙舟滑过的水人们都认为是“大吉水”,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贴午时符

  旧时广东一些地方有贴“午时符”的习俗。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用宽约一寸,长近一尺的黄纸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官非口舌疾病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在大门上悬挂菖蒲、凤尾、艾叶等,并扎上一束蒜头,涂以朱砂避邪。也有些人家还在门上贴上用黄纸写的小对联:“艾旗迎百福,蒲剑斩千邪。”

  拜神祭祖

  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薰苍术

  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挑端午担

  宁波旧俗,毛脚女婿要在端午节挑“端午担”送到女方家。“端午担”,少者四色,多者八色,黄鱼要成双。 按礼节,丈人丈母要把部分“节货”作“回礼货”送还女婿家。

  躲端午

  躲端午,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地方民俗,是旧时流传于中国北方中原的端午节习俗。古时北方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采药、制凉茶

  采药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民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在端午采药与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其来源久远,这一风俗在汉代时已影响广泛,后来也逐渐影响到东亚各国。西汉末《大戴礼记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中国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信仰。支撑这类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于一种宇宙论式的解说:端午或这天午时,由于季节变动致使阳气极盛,但同时也是各种草药的生长最为茂盛之时,所以,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

  端午

  端午下雨南方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洗龙舟水能去晦气、带来吉祥。北方认为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跳钟馗

  跳钟馗: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据悉,跳钟馗,源自北宋,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有《出巡》、《嫁妹》、《除五毒》等多种内容,体现了民众崇尚钟馗的刚正不阿和祈盼除害降福的美好愿望。在民间,“钟馗”是避邪扶正的象征,端午跳钟馗,寓意为消除五毒,四季平安,人寿年丰。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

  斗草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於端午日外出,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斗草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

  打马球

  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中国北方民族没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射柳和打马球,这很明显是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返回目录>>>

  端午节各地不同习俗差异

  国内各地习俗

  河北

  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古时,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山东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山西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广东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海南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

  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

  海南除了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烧一大锅的艾草水,就着艾草,洗洗身子,说是这样,可以驱魔避邪,强身健体。百姓们认为,屈原先生早已当了龙神,洗洗“龙水”,龙神会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自幼,海岛内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肤疾病。

  滂海的澄迈县,为纪念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会在盈滨半岛举办“龙水节”。海岛各地的人们老老少少,都纷纷来此一起“洗龙水”。端午,也是清明之后,海南人一家团聚的日子。据说,只要能够回家,岛上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请安、与兄弟姐妹戏耍。女人们,则早在半个月前就张罗着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户户,送粽传平安,热闹非凡。海岛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飘香、龙舟竞渡、龙水嬉戏中,进入了漫漫长夏。

  陕西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甘肃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上海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

  江苏

  仪征县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四川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浙江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江西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湖南

  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

  福建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江苏

  江苏的端午习俗除了划龙舟外,节日饮食主要有粽子、雄黄酒、五黄宴,节日装饰则的五毒图、菖蒲与艾叶、挂钟馗像、缠臂的彩线,挂丝线粽、穿五毒衣、虎头鞋、戴香包等。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浙江

  端午是浙江人民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化与习俗多样的一个特别的节日。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祭祖、竞龙舟、吃粽子、祭龙头、点龙睛、披红、悬菖蒲艾叶、拴五色丝、饮雄黄酒、吃五黄、佩香包、采百草等是比较普遍的习俗但各地存在着习俗内容或习俗细节上的差异。

  湖北

  湖北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市秭归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纪念屈大夫的活动;这一天还有晒水给小孩洗澡的习俗。五月十五又称“大端午”,五月二十五又称“末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台湾

  台湾和大陆一样,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是划龙舟。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这天都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台湾端午有“浴苦草”之俗,用苦草、菖蒲、艾蕊等烧水给孩子洗澡,以祛除百病;有的地方或以“午时水”洗澡。

  国外

  日本

  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国节的传统。在日本,端午的习惯是在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从明治时代开始,各节日都改为公历日。日本的端午节是公历5月5日。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日本人在这一天不划龙舟,但也跟中国人一样会吃粽子,并在门前挂出菖蒲草。在1948年,端午节被日本政府正式定为法定的儿童节,成为日本五大节日之一。

  端午节成为传统的风俗,日本人称“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节日特有饮食有日本粽子和柏饼。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人民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庆典,是祭天的时候。韩国人将“端午”称为“上日”,意思是“神的日子”。在农业社会时期的朝鲜半岛,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在祭祀举行时会进行假面舞剧、韩式摔跤、荡秋千、跆拳比赛等具有朝鲜地方特色的活动。韩国这天会祭拜山神,用菖蒲水洗头、吃车轮饼、荡秋千、穿韩国的传统服装,但不划龙舟,不吃粽子。

  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可见其本来源于中国,它原名“江陵祭”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直到1926年,因为其时间是从每年的阴历四月十五持续到五月初七,与中国的端午节相近,才更名“江陵端午祭”。

  新加坡

  新加坡华人每当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

  越南

  越南的端午节是越历五月初五,又称正阳节。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美国

  从20世纪80年代始,端午赛龙舟已经悄悄渗入了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

  德国

  端午文化中的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

  英国

  在英国,全英中华端午龙舟赛影响力逐年扩大,已经成为英国乃至欧洲规模最大的龙舟赛事。

  返回目录>>>

【端午节习俗吃的9种食物】相关文章: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及习俗06-07

冬至吃羊肉习俗的由来12-23

冬至吃羊肉习俗介绍11-08

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故事(附中国各地习俗+特色饮食)05-26

上海立冬习俗之吃团子11-08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12-23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09-22

2022冬至习俗吃什么传统食物“补冬”11-09

端午节的来历与习俗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