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春节习俗

时间:2022-11-17 14:07:22 春节 我要投稿

彝族春节习俗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那么你知道彝族春节习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关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彝族春节习俗

  彝族的春节习俗

  第一大事:杀年猪,吃杀猪饭

  彝族年猪无论准备多少头,必须有一头是白色或黑色的公阉猪。在头年过年时就选定好,并念“这就是过年猪”,但求菩萨保佑年猪的健康成长。彝族过年,杀年猪是非常郑重的。

  杀年猪首先要确定自己家大约在腊月的哪段时间杀猪,再在这一段时间内具体确定某一天,杀年猪在彝族是很郑重的一个习俗,不能随意的。

  杀猪是一定要请客的,俗称“吃杀猪饭”,少则两三桌,多则十几桌,请的客基本就是村里的长者、亲戚、好友。杀年猪的前几天,主人家就要到家门族内、亲戚朋友家请客,说:“某日某时本家要杀年猪,届时全家老小要来拈一柱肝生”。

  杀年猪时,要先喝“杀猪酒”,每个参加杀年猪的壮汉都得喝上一口。然后用烧红了的石块、金丝竹、清水同放一木瓢或木钵中,以纯洁的蒸气进行净化,以除去年猪身上的所有邪气,这表示对祖先神灵的诚心敬奉。

  吃杀猪饭,有两碗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老肥肉,没了这道菜,还叫什么杀猪饭啊?二是,肝生,把猪肝子用刀背敲细,抽出精道、用酒、花椒、辣椒、草果、八角等作料搅拌、再用腰零肉,煮熟、撕开,动细,然后用小锅慢慢的烤,直至香脆可口,然后倒入猪肝等所有作料全部搅拌均匀,放上葱、姜等配料,使之醇香味浓。第二天早上再吃上一顿饭才算是杀猪饭结束。

  杀年猪活动中,彝族人有特别的要求:

  必须备好一根6米长左右的新绳,用来套猪和抬猪。

  备好干蕨鸡草一大把,用来烧猪。彝族喜欢用高山上的干蕨草烧肉,因为蕨草为吉物,也易燃而且味香。用蕨草将年猪的毛烧尽并烤黄猪皮后,再用炭灰和水涂抹刮净,这样的猪肉没有水气,鲜嫩而味美。

  年猪肉不能用旧具盛装,年前用鲜竹篾编织好6-8张大小不同的新菠箕,用来盛装猪肉、内脏、豆腐等。还必须用宽竹篾编织一张长2×1.5米的竹笆,用来剖猪,用时竹笆必须分清头尾、正反面,头朝上,正面向上,忌颠倒。

  除了杀年猪,彝族春节还有一些习俗:

  主要是准备好干细柴和干竹杆,以便过年烧菜时快捷方便。另外准备几根大筒子柴火,过年时在堂屋火炕里昼夜烧旺火,不得熄灭。

  过年前备好大米、挂面、荞面、燕麦面、鸡蛋、酒,这几种是必须备的,数量根据各家需要而不限。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年货更加丰富多彩。

  备好大小竹帚几把,大帚用来扫家内外,小帚用来刷洗锅盆。

  过年头天必须把所有的刀具磨快。

  彝族过年家家户户必须做豆腐,提前1-2天做好豆腐,数量各家需要而定。做豆腐过程中,点碱时不许外人进来,豆腐的软硬程度卦来年的凶吉,硬示来年吉祥平安,否则相反。

  过年前1-2天,家家户户必须把屋脊屋檐、屋里屋外、园坝、家俱、床上用品、厨房用具等都要清理得干干净净,以示辞旧迎新。

  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大年初一妇女被免除所有的家务活动,以示对妇女在过去一年中的辛劳的感激之情。

  除夕日,每户人家的门前会立起一棵青松,表示除旧迎新、免祸消灾;堂屋的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松针,用于坐在上面吃年饭。

  除夕夜,成年男子必须通宵达旦地守夜。守夜时,几位男子聚在一起,边饮酒边谈论家族往事等等,现在也有玩扑克的。守夜的目的主要是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同时也是为了挑回第一担水,在天亮之前做好饭菜,以便一旦天明就可用餐。

  拓展阅读:

  简介

  彝族年是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俗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彝族年,彝语称“库史”,是集祭祀祖先、游艺竞技、餐饮娱乐、服饰制度等诸多民俗事项为一体的祭祀和庆贺性民俗节日。分布于川、滇、黔、桂广大彝族地区。在每年的11月20日左右择吉日举行。凉山彝族年,主要通行于布拖、美姑、昭觉、甘洛、喜德等17个县(市),其中以昭觉、美姑、布拖、喜德等县彝族年具有代表性,富有特色 。

  历史渊源

  有关彝族年的来历,各彝区也流传着许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是:很久以前,有个叫俄布科散的彝族小伙子,很尊重孝敬母亲,但他的母亲不知什么原因,终年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为了让母亲快乐起来,他绞尽脑汁,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但都无济于事。一年秋收后,俄布科散宰鸡杀羊,敬奉祖灵,邀请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们串门聚会,大伙儿在锅庄旁开怀谈笑,终于使心情抑郁的母亲露出了笑脸,俄布科散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每年秋收结束后,他都会举办同样的活动。彝族年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彝族人追思先祖、缅怀先人的重要传统节日。[2]

  民俗内容

  彝族年节的周期是三天,但是在正式过年前,就开始了敬祭祖灵和敬请祖先回家过年的仪式。这个仪式叫“九龙几”,由于音译异写的差别,有的异写为“觉龙几”“炯洛基”“觉洛基”等,有人意译为“换年祭”或“迎祖仪式”。作为正式过年的前一天举行的迎祖仪式“九龙几”,由男性家长主持,参加者为家中全体成员,一般在傍晚举行。其核心内容是迎接祖先与儿孙团聚,表达子孙的孝敬,并祈求祖先赐福,共同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彝年节。彝族民众信奉万物有灵,家家供奉祖先灵牌“玛都”。届时,家家户户掸尘除秽,穿上新装,相聚于火塘边,由主持者手捧鸡肉、猪肉和酒等祭品面向“玛都”念诵祭辞,然后将祭品敬献祖灵。献祭品的内容在各地、各家有所不同,有杀猪祭的,有杀鸡祭献的,也有用豆腐、腊猪肉等祭祀的。彝族认为,祖上多代为工匠、英雄、毕摩的,他们会变成护佑神福佑于人。如果这些神灵不悦,同样会为难家人。因此,换年祭仪式时也要及时让他们曾使用的物品归位,放置家中供奉位上,一同享祭。[3]

  节日早晨,青年人鸣枪、放炮;妇女们唱着吉祥歌,舂糍粑,做苦荞馍,大家吃过糍杷和苦荞馍后,纷纷打扫庭院、房屋,杀猪宰羊,准备坨坨肉等食物,并要“迎接”祖先回家过节。饭后,中年男子成群结队到各家祝贺新年。每到一家,就吼几声,意思是告诉主人,串门的人们已经到来。进入院内,大家又吼几声,再进人主人的屋子,主人要拿出酒来招待大家,喝完后,主人再取出白酒,大家又高兴地吼几声,表示感谢。如果主人又拿出好酒,人们便狂呼起来,赞美主人的大方。妇女则留在家里,招待来访的亲友和客人。

  年节期间,小伙子身穿黑色斜襟上衣,头包帕布,结英雄结,右耳戴黄色或红色耳珠。姑娘们穿大襟上衣,多褶长裙,衣边镶多层色布,包头或头顶的方帕。大家聚集一起,伴随着口琴、月琴、胡琴和芦笙的音调歌舞,荡秋千,转“磨儿秋” (在地上立一根直径约五十厘米高约一米的柱,顶端小一点。然后取一条同木柱一样大,长约六米的横杆,中间凿一个圆洞,并把横杆安在木柱顶端上。横杆顶端各坐一人或二人落地的一方,用脚蹬地,借蹬力使横杆旋转。人借蹬地时弹起的一瞬间,做卷身、翻滚、骑杆等动作,“蹲斗”(彝语叫“瓦布吉则”),意思是雄鸡斗架。参加比赛的人只能蹲着,两只手掌合拢于胸前,似雄鸡昂头状,两人用力打撞,谁的手臂先着地,谁输)。同时,还在村寨平坦的坡上举行赛马、射箭、角力等活动。方圆数十里的彝族人民扶老携幼赶来观看

【彝族春节习俗】相关文章:

彝族过春节的习俗11-04

彝族的火把节有什么习俗?10-24

凉山彝族火把节节日习俗09-13

彝族的节日08-26

2015彝族年时间及彝族年的来历09-11

东北春节的习俗-春节习俗介绍10-19

春节的习俗11-25

春节习俗05-03

彝族歌曲的特点11-03